與去年一樣,今年太平洋岸狗鱈漁期有一半時間被禁漁。對低價白肉魚需求強烈之美國零售業大受打擊而四處向國外尋求貨源。
去年因寡平鮋混獲過多之理由遲遲於7月採取禁漁措施。雖然今年作業持續至8月19日止,但今年因翼平鮋混獲原因而禁漁。去年則在10月5日時一度恢復作業。
此季於8月底之總配額267,545公噸中,僅漁獲130,922公噸。相對於去年禁漁時殘留之29.8%,今年剩下51.1%。卸魚陸上加工配額的97,669公噸中,僅漁獲34,716公噸(35.5%),母船55,811公噸中則為46,866公噸(84%)。CP 79,065公噸中有49,269公噸(62.3%)。原住民配額部分有35,000公噸僅捕獲71公噸。
原住民配額以外由全體漁捕撈船負責之翼平鮋混獲額整季僅4.7公噸,已於8月19日前售完。總之,市場對狗鱈有強烈需求,誰都不希望捕獲到一半就結束。是要加入最新的翼平鮋漁獲量使混獲配額增加,還是再次檢討今夏資源調查暫定結果,看資源豐度是否有如預期,若這些都不行,僅允許翼平鮋混獲率低的150噚(約270公尺)以淺的水域作業。
儘管CP船隊同意,但對餘額多的沿岸作業船而言是不可能之事。不僅在150噚以淺之作業是必要,且依去年實績來看,10月才再展開作業對收益上已過晚。
對市場關係人士而言,即使尋找其他供給源,也僅有加拿大BC省和中國而已。南美產量少,已取得不易。
今年加拿大BC省狗鱈漁業出船較晚,9月上旬為止,僅消耗配額的36.6%為34,888公噸。雖主漁場的溫哥華島西之魚群較薄,但加上俄羅斯合營企業,漁況似乎有回復之徵兆。
來自中國之再凍結進口品是由美國CP船所捕獲,為對中國輸出而進行加工,對中國輸出之既存原料較去年多33.5%,為2,343公噸,然後,這些製品多數再輸往美國。
狗鱈製品出口部分,上半期較去年減少40.5%,停留在3,450萬公噸。出口平均價格較去年上漲14.1%,每磅為美元89分。
美國國內市場過去2年持續走強。即使是低價帶皮切片,每磅為1.15-1.20美元,高價的則為1.45美元。包裝類部分去年每磅為32-35分美元,今年價格漲到95分美元。包裝類價位如此之高,是用低價之狗鱈所做成之高價商品,可能是一大失敗。(漁業署)
(郭倍嘉,摘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11 September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