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漁業信息

線上展覽

產品資料庫 市場行情 漁業智庫 漁業名錄 入口網站 討論園地 加入會員
 
 
 您好  客戶服務 關於本站 漁業聯網 專屬網頁 文章搜尋
 

漁業信息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漁業信息 > 台灣漁業新聞

上一則 | 下一則
稀客紅鱠報到 喜洋洋


資料來源:UDN 聯合新聞網  所屬地區:台灣



【2005/02/24 民生報】【記者吳再欽/報導】

台南釣友林性儀在春節假期過後的第一天釣獲艷紅的紅鱠,欣喜不已。
記者吳再欽/攝影

  新春期間,國人多崇尚紅色應景添吉祥,不管釣淡水或海釣,眼看「紅帕帕」的魚浮出水面,尤其是體色艷紅的石斑家族「紅鱠」上鉤,添增喜氣之外,口福更不在話下。

  台南釣友林性儀春節假期過後,第一天在人工魚礁區就釣到1尾2台斤的紅鱠,讓他覺得真是好頭彩。他說,當天的釣況並不佳,只釣到幾尾小石斑、黃雞魚,正在氣餒之餘,傳來一股不算很強的魚訊,心中想的可能還是2、3斤級小石斑,輕易拉出水面,當天陽光普照,讓原本近乎「血紅」的紅鱠更顯艷紅,內心的狂喜莫名。

  林性儀說,釣獲的紅鱠並不大,但非常難得,他釣齡10年以上,還是第一次在人工魚礁區釣到,而且在新春期間釣獲,更加高興。

  紅鱠屬於石斑家族的一員,屬於紅色的石斑家族成員不多,其中以紅鱠顏色最鮮艷,在南部又稱為「紅獅公」、「紅珠鱠」,以澎湖的釣獲率較高,但近年來因過度捕撈,也不常釣獲。

  而一般釣獲的馬拉巴石斑,目前都可以人工繁殖,每年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都會放流石斑魚苗,其存活率很高,台灣西部沿海堆置的人工魚礁即成為石斑的溫床;紅鱠原本就少,加上沒有人工繁殖魚苗放流,與一般石斑比較,釣到的機會更少了。

  海釣較常釣到紅色系魚還有赤鯮、紅盤仔、金線及紅馬頭魚等,在南部地區必須到深130公尺以上的海域才有成群的魚窟,要船體夠大或馬力足的舢舨才能到達,在南部的船釣已稱得上是釣「深」海了,因此以赤鯮、紅盤仔、馬頭、金線魚等紅色系為對象魚的釣友還是不多。在近海淺坪以沙鮻、花身雞魚為主;蚵棚區能釣到的紅色魚更少了,其中紅槽雖有「紅」字,其實並不紅;至於岸釣更少了,屬於鰺科的紅紗,一樣是有紅字,卻一點也不紅。

  淡水魚中在水庫可以釣到紅色的魚包括少數紅色鯉魚、紅色尼羅魚,還有民眾放養的紅魔鬼等,其中除了紅尼羅之外,較少有釣友食用,再者淡水魚類的紅色也不若海水魚的艷麗,所以也就不像深海魚類一般的討喜了。

(新聞來源:udn.com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台灣漁產品行銷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